“十四五”以来,一八六公司大力拓展矿井物探技术服务领域业务,不断创新技术、更新设备、加强高校合作,技术涵盖矿井隐蔽致灾因素勘查、监测预测和治理等各个方面,逐步形成了“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的格局,切实助力煤矿安全高效生产。
创新科技解难题
几年来,一八六公司以永陇矿区为主,不断实践、不断探索,成功解决了“煤岩界面精准识别和小微构造精细化探查”这个矿山行业难题。
2023年,一八六公司利用“技术融合+创新应用”等手段,率先引入共中心点反射槽波、散射波成像和TST巷道超前探测技术,在永陇矿区生产矿山煤岩界面精准识别和小微构造精细化探查中取得了成功,得到煤矿认可。
这项技术是利用反射槽波和TST巷道超前探测精准预测煤矿工作面复杂地质条件下的煤岩界面异常地质体情况。反射槽波技术探测误差仅为±3米,分辨出的最小地质异常体断距仅为1m。TST巷道超前探测可以精准预测煤矿巷道迎头前方200m范围内异常地质体,识别的地质异常体最小宽度为0.5m。
该技术的应用,使煤矿摆脱了以往传统物探探测不准、钻探探查一孔之见的局限,精准探查了不良地质体,为煤炭资源的科学开采和煤矿的安全生产提供了可靠的技术支撑。
设备研发提功效
近几年,一八六公司在井下槽波勘探施工中发现,有劳动力消耗高、耗时高、信噪比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一八六公司集中力量,展开技术攻坚。经过多次、反复尝试,技术人员尝试将检波器与锚杆耦合起来,采集地震波。
经过这种尝试,他们发现,以前20余人连续4个小时的工作量,现在缩短至12人2小时内完成,极大的提高了人力和时间成本。同时,这样的尝试,优化了地震波传导至采集盒过程中传播路径,消除了检波器自身干扰震动对地震数据质量的影响,提高了信噪比。
经过多次尝试验证后,2022年6月,技术人员将这种耦合设备申请了专利。2022年9月,一八六公司《一种煤矿井下检波器与锚杆的耦合装置》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批准。
“产学研用”双促进
这些年,一八六公司在积极拓展矿井物探技术服务的同时,不断加大与行业、高校的联系,强化“产学研用”双向融合、双向促进。
2023年,《陕西省地热井流量测井技术规范》制定时候,编委会邀请了公司技术人员全程参与到《规范》的制定中,制定的《规范》(草稿)得到了专家肯定。2024年,公司1名矿井物探技术人员获聘为西安石油大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兼职指导教师,推动了公司与高校、科研院合作。
通过加强与行业和高校的合作,一八六公司不断形成“产学研用”一体发展格局,公司技术创新得到科研院所支持,科研院所培养的人才在公司得以实践锻炼,双方达到了双促进、双融合的局面。
未来,一八六公司将继续拓展矿井地质技术延伸产业,推动智慧探测、灾害监测和5G通讯等技术在矿山地质技术服务领域的推广运用,不断培育“地质科技+”业务,开辟新领域,创造新价值,持续推动煤矿安全发展。